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七章

關燈
王忠嗣正式卸去河西、隴右兩鎮節度,近日將重返太原坐鎮的消息很快傳開了。

事實既定,王忠嗣威望又擺在那裏,部下便也不再多說,開始收拾行裝。

但是,這裏面並不包括哥舒翰,他留了下來。

王忠嗣去職後,河西交給了長期駐守此地的契丹族名將安思順,安思順自開元二年到現在的天寶七載,前前後後已經在此地供職三十餘年,練達邊務;且他出身昭武九姓,與當地諸多胡人具有天然的親近感,絕不會故意挑起胡漢爭端,有他坐鎮河西,王忠嗣還是很放心的。

而隴右節度使,則由哥舒翰接任。

河西、隴右能夠依著節帥的心意選擇繼任者,這大概說明,節帥並未完全失去聖心?蕭易只能這樣猜測。

也只能這樣安慰自己。

很少有人知道,節帥此番去職,並非直接返回太原,而是先回長安。

此時離開駐地,只帶少數貼身侍衛親兵去長安,一旦聖心有變,人為刀俎我為魚肉,節帥將再無反抗之力。

王忠嗣原本要將蕭易留在隴右,留在哥舒翰身邊。只有在軍中,才有可能實現蕭易的理想,而返回長安,不僅僅是軍功無望,同時還意味著他將面臨被李林甫擒而殺之的危險。

即便王忠嗣去職,哥舒翰也已經足夠強大到可以保住他,將他留在隴右,對蕭易來說,本是最好的選擇,這也是容襄期盼的。他固然有一萬個想見到蕭易,但蕭易的命更重要,只要蕭易平平安安,便再多幾年見不到,也是好的。

可是蕭易自己,卻放棄了這於他而言最正確的選擇。

他也說不清楚是為甚麽,只是覺得現在守在節帥身邊,能夠守護節帥安危,是件再重要不過的事情,甚至比為韋堅報仇更重要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,而節帥要面臨的變故,已迫在眉睫。

他是這樣對自己解釋的。

這個還有幾分天真懵懂的少年並沒有意識到,他原先對韋堅的孺慕之情,已隨著韋堅的逝去,以及節帥對他的悉心愛護,轉到了王忠嗣身上。

蕭易貌似剛強,其實心中始終有那樣一塊柔軟到不能觸碰的地方,需要有這樣一個父親一樣的人來保護。這是與生俱來的缺憾,他沒有一絲一毫的法子去真正彌補。

王忠嗣萬沒料到蕭易執拗起來竟這般堅持,他講過道理,發過命令,蕭易從頭到尾就一句話:“我要跟著節帥。”

王忠嗣平生第一次對自己的手下人無可奈何。他總不能當真將蕭易捆在軍中,自己一走了之罷!何況就算他真的這樣做了,以蕭易的脾氣武功,只要有機會走脫,也一定會萬裏追隨跟上來的,哪怕擔上逃兵的罪名。

這個少年的脾氣,真是半點不像韋堅,不曉得究竟是如何長成這個樣子的。

自己此行雖然危險,王忠嗣心道,但要保住這個少年平安,還是做得到的。

王忠嗣一行五百人,出涼州城便分出三百,護衛李光弼返回靈武,他是朔方節度副使,本就不可能離開靈武太長時間,何況那邊還有消息說是奚人蠢蠢欲動,也需要他盡快返回坐鎮。而王忠嗣自己,則只帶了兩百人,直奔長安。

蕭易與另一名諢名叫做七哥的,是侍衛親兵營的兩名主管,每人領一百人,排好班次,輪流護衛。一路無話,很快便到了長安西郊的烏桓驛,此地距離長安主城已不到五十裏的路程,天色也還早,王忠嗣卻帶著諸軍在烏桓驛附近紮營,住了下來。

蕭易在返京途中,因要貼身保護,除了輪休時間外,與節帥可說是形影不離,因此,也接觸到了更多原先觸碰不到的秘密。

原來節帥與京中一直有書信往來。

原來節帥對朝中的變化一直了如指掌。

原來,自己還是小瞧了節帥。節帥雖然不說,但整個局勢其實盡在掌握,他若不想敗,無人可以將之擊倒,即便是權勢滔天的李林甫。

能擊敗節帥的,在這世上只有一個人。

皇帝。

其實皇帝也並沒有法子真正擊敗節帥,節帥鎮守邊關這許多年,在軍中的威望早已超過皇帝自己。所以才會有皇帝希望打下石堡城,節帥不願意,於是大軍便直接敗了的事情發生。

只要在自己的軍中,節帥便無堅不摧。

但是如此強大的節帥,卻心甘情願的離開駐地,心甘情願的前往危機重重的長安,將自己最最安全最最強硬的護翼丟下,用最最柔軟的一面去面對至尊。他若敗了,只能是敗在忠心和親情上。

他對至尊,在某種程度上,等同於蕭易對他。

一般孺慕,一般信任。願意在那人面前將自己最柔軟的地方呈現出去,哪怕因此鮮血淋漓。

面對這樣的柔軟,本該溫柔以待。

王忠嗣隨身的侍衛人數太多,烏桓驛本身是萬萬住不開的,只能在附近紮營,平素若有類似情況,王忠嗣都會與親兵們一同駐紮在臨時的營盤,今番卻一反常態,堅持住進了烏桓驛的一個單獨的小跨院裏。

跨院中一共只有三間房,主間必然是留給節帥的,另外兩間小的可憐,就算是摞著睡也只能擠得下十來個人。護衛太少,蕭易委實不放心,和七哥商量了一下,分二十人一小隊,保證同時有三個小隊在跨院內外巡邏,那兩間房只做臨時休整之處,輪值結束才回驛站外的營盤休息。而蕭易和小七兩個人,則一人六個時辰,寸步不離地守著王忠嗣。

蕭易並不能確定節帥為甚麽一定要在長安郊外住下,而不是直接進京,但猜測,總與皇帝的暧昧態度分不開。對於石堡城之敗,節帥上書將全部戰敗的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了。為甚麽這樣做,事後蕭易慢慢想,也終於想通。

至尊最憤怒的,應當不是戰敗本身,而是戰敗給他帶來的恥辱。他要求進攻,王忠嗣勸阻,結果果然如王忠嗣所預料的敗了,這不正說明在戰略眼光上,他不如王忠嗣嗎?

他的尊嚴不允許這樣的失敗存在。

因此,他需要有個人來承擔戰敗的責任。

或者董延光,或者王忠嗣,別人都不夠資格。

董延光已經將自己摘的幹幹凈凈,所以,只有王忠嗣。

也只能是王忠嗣。

所以,王忠嗣上書了,攬下所有罪責,將至尊洗脫出來,將自己變得不堪一擊。只有這樣,才能保留至尊的尊嚴。

也才能讓已起了疑心的至尊,相信自己還可以在翻手之間滅掉王忠嗣這個已經強大到可怕的人。

只有這樣,才能讓皇帝感覺到安全。

不能也不願擁兵自重,就只有置於死地而後生,這便是王忠嗣的應對,也是容襄的建議。

只是蕭易心中總隱隱有個不好的預感, “靡不有初,鮮克有終”,節帥,大概已做好了置於死地卻有死無生的準備。

節帥不願直入長安,只怕還是在等,在等皇帝的態度。他始終對這個老人抱有最大的善意和尊重,雖然口中說著“若明主見責問刑,某無悔”的話,但明主兩個字,才是他真正的希望所寄。

在他心中,玄宗,從未變過。

至於皇帝心中究竟怎樣想,蕭易不願去深思,他只能強迫自己專註於對節帥的貼身保護,細致、周到、無所不包。

每次午夜夢回,讓他冷汗淋漓痛哭失聲的那個場景,他今生也不願再見到。

即便是淩遲,只要還沒到最後一刀,就還有生的希望。明明痛到極致,也還是活著的,只要還活著,就有希望。

歇在烏桓驛的第三天,宮中來了內官。節帥這樣的人回京述職,自然是要先報到宮裏,那麽玄宗會派內官來傳旨也合情合理。可是一直緊繃著一根弦的蕭易卻仿佛聞到了甚麽不好的味道,明明此時該七哥輪值,他休息,卻在聽到消息的一瞬從鋪上彈起,急匆匆披掛整齊趕到了王忠嗣身邊。

他來得好快,宮裏來的車馬竟然剛剛在門前停好,傳旨內官下車,帶著一臉不容錯辯的諂笑,向迎出門的王忠嗣深施一禮,道:“節帥一路辛苦!咱家來遲一步!節帥恕罪,恕罪!”

他身後跟著個小內官,手中捧著托盤,明晃晃的黃綾分外紮眼。

節帥的生死,便在這小小一塊黃綾下面。

可惜這是密旨,內官笑容可掬地扶起王忠嗣,與他把臂而行,進了內間。蕭易和七哥只能守在門外,盡量不露聲色地支棱耳朵偷聽,可惜內室二人聲音太小,蕭易耳力雖好,也只勉強聽到了幾個支離破碎的音節,完全猜不出意思。

他們密談的時間很短,不到盞茶功夫,便又一同出來,在廳上東西昭穆而坐,談笑風生。

內官傳旨是代表皇帝,於情於理都該上座,如今卻在傳旨後特意與節帥昭穆而坐,是不是說明在皇帝身邊這些近侍心目中,節帥並未失寵?那麽,是不是說明,節帥安全了?

可是倘若皇帝真的已經高擡貴手,又為甚麽不即刻宣節帥入宮,當面談個清楚,卻讓內官傳甚密旨?

蕭易正在胡思亂想,王忠嗣卻在廳上喊了他的名字:“蕭易,我臥房案頭有個大紅雕漆盒子,去取來。”

大紅雕漆的盒子?蕭易一怔。從沒見過這東西啊?是節帥特意準備給內官的賄賂麽?他應了聲“諾”,轉身之際與七哥對視了一眼,目光中包含了千言萬語,七哥微微頷首。

蕭易繞過中隔,疾步進了後堂。這間主屋不算太大,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,也分了三進,最外面是廳,也便是王忠嗣與內官現在談話的所在;中隔後是第二進,乃書房起居之所,地上還鋪著一塊厚厚的錦褥,顯然方才內官宣旨便是在這裏;再往裏有個屏風隔開的地方是內室,相連的部分還有個小小的凈室。

內室便是王忠嗣的臥房。

王忠嗣身兼數職,公務繁忙,文牘案卷在短短兩日裏已鋪滿大案,蕭易匆匆一瞥,沒有見到甚麽大紅色的盒子,又怕胡亂翻動亂了文牘的次序,只能一點點仔細翻找,連大案下頭俱找過了,一無所得。回憶方才節帥的原話,難道不是內室,而在書房?

他退出內室,又在書房的大案上找了一遍,卻仍是沒有。

正翻找間,耳中卻依稀傳來幾聲異響。

說是異響也不對,因為這聲響其實很正常,這是親兵收拾茶盞的聲音。王忠嗣身邊伺候的都是多年親兵,訓練有素,動作一向輕巧,因此這聲響也極細微,若不是蕭易耳力驚人,根本聽不到。

但這細微的聲音卻驚得蕭易一身冷汗,丟開手中的東西,腳下發力,兩步便繞出中隔,定睛望王忠嗣原先的位子看過去。

這一驚非同小可,不僅僅是節帥,連那個內官都不見了,七哥卻正在同親兵一同收拾茶盞。

蕭易不及細想,沖過去一把拎起七哥的領口,壓低聲音急急問道:“節帥呢?”

七哥莫名其妙:“節帥?送內官出門啊。”

蕭易大急,口不擇言道:“你就讓節帥一個人去了!你是傻子麽!”說罷也不等七哥回答,旋風般轉身就向外沖,口中喝道:“但凡能動的,都跟我來!節帥危險!”

七哥雖然不明就裏,但節帥危險四個字還是讓他悚然變色,他沒有多想,匆忙領著人跟了出去。

但蕭易的腳步哪裏是普通人跟得上的,他三步兩步已搶到院外,而原本停在門口的馬車,已將行出驛站大門。

蕭易的一顆心幾乎跳出腔子去,噌啷一聲拔出佩刀,飛腳踩著旁邊的大樹借力向上,縱身跳上院墻,再淩空一個翻身,已搶在了馬車正前方,雙腳分開,橫刀當胸,喝道:“爾要將節帥帶到哪裏去!”

馬車剛剛起步,馬匹速度未起,有人攔路,車夫慌忙一勒韁繩,馬車便穩穩地停住了,車簾微微搖晃幾下,然後歸於平靜。

王忠嗣的聲音響起:“退下。”

熟悉、鎮定、坦然、無懼。

蕭易直挺挺立在那裏,面上盡是倔強之色,一絲一毫退開的意思都沒有,驛站中湧出的親兵紛紛圍上來,迅速將馬車的去路堵了個水洩不通。

王忠嗣此番入京,帶的人的確不多,又要輪休,又要留些起碼的兵力在內警戒,以防被抄了後路,此時圍在馬車周圍的,其實不過七十餘人而已。

但這七十餘人都是戰場上千錘百煉過來的鐵血軍人,個個氣勢凜然,便如出鞘的鋼刀,沒有人會懷疑他們的能力,只要他們願意,這輛馬車以及跟車的那些繡花枕頭般的禦林軍,都將在片刻間被撕碎。

想活著離開,先交出節帥再說。

車中的內官已面如土色。當王忠嗣在內室中聽完旨意,要他如此配合做場戲的時候,他原本還有些不以為然,他真的沒想到,要在這些軍人們面前帶走王忠嗣,竟然有這樣難。

王忠嗣平靜地拍了拍他的肩膀,安撫道:“大內官請見諒,這些軍漢都是粗人,冒犯尊駕,自有責罰,某會讓他們盡快散去,大內官莫慌。”說罷,示意車內伺候的小內官卷起簾子。

車簾慢慢卷起,王忠嗣一身便服,只是簡簡單單地坐在那裏卻不怒自威,眼風到處,親兵們嘩啦啦跪倒一片:“節帥!”

蕭易也被這宛如實質的目光壓得幾乎透不過氣,膝下一軟,也跪了下去。

“爾等若要陷我於不忠不義,便只管圍著。”王忠嗣的目光掃過眾人,最後停留在蕭易頭頂,淡淡道。

蕭易牙關咬得咯咯作響,雙拳緊握,猛地擡頭,聲音已有幾分哽咽:“節帥!”

這聲呼喚中有多少哀求,多少絕望?

王忠嗣與他雙目對視,良久良久,終於輕嘆一聲,慢慢站起,緩步走出車廂,俯身輕輕摸了摸蕭易的頭頂,溫聲道:“蕭易,離別兩個字,是今天的功課,你要好好學。”

學不會,也不想學,蕭易死死咬住牙關,額頭上青筋崩起,手中的佩刀嗡嗡作響,竟是抖個不停。

王忠嗣極慢極慢地搖了搖頭:“這是我自己的選擇,是我與至尊的事情,與爾等毫無關系。爾等若還當我是你們的大帥,便從速退開。”

蕭易此時心中一片雪亮。節帥用隴右留住了哥舒翰,用朔方邊事哄走了李光弼,再拿個莫須有的盒子將自己騙到內室,他是將所有有可能為了他以命相搏的人都支開了。

原來,節帥早就做好了準備,一個人去面對皇帝的怒火。在臨去的這個時候,他還在為手下的將士們開脫,將所有的問題都攬在了自己一個人的肩膀上。

現在他們所作的一切,後果,原來都要節帥來擔。

蕭易再也沒法子控制自己的聲音,自牙縫中嘶嘶掙出幾句支離破碎的話:“若,若爾等,傷了我家節帥,我家節帥,一根毫毛,便,有如此刀!”說罷右手握柄,左手持刃,雙臂較力,竟將一柄百煉鋼刀生生折為兩端,插入膝前的土地。

刀光在陽光下劇烈地閃動著,良久不停,蕭易跪在原地,目送著馬車碌碌行遠,鮮血順著低垂的左手一滴滴落在地上,他卻感覺不到任何疼痛。

王忠嗣立在大明宮含元殿外,遠遠望著這個巍峨華美的宮殿,心中百感交集。

玄宗近些年喜歡聽政於興慶宮,休憩於大明宮。屢經修繕,這座宮殿比初創時更大更精美,也更舒適。大明宮風格的演變,其實便從側面印證了玄宗的改變。

從勵精圖治,到耽於安樂。

王忠嗣對於玄宗的改變,若說一點意見都沒有,那是假的,但當他終於陛見皇帝,擡頭望見玄宗顯見得蒼老了許多的面孔時,卻拋下了之前所有,兩行熱淚奪眶而出:“陛下!”

玄宗看著這個滿面風霜又筆挺如松的中年人,心中一瞬間有些恍惚,他有多少年沒有見到這個孩子了?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青年,如今,竟已鬢生華發。

“忠嗣。”玄宗輕聲呼喚,“走近些,讓朕好好看看你。”

王忠嗣沒有起身,膝行靠近禦座,微微擡起頭。

玄宗的目光將他緩緩掃視了一遍,從頭發,到手指,沒有錯過任何一個地方。這是他一手打造的英雄,曾經是他的驕傲。

可是為甚麽英雄不能像駿馬一樣,到死都忠心耿耿,不生半點異心?

玄宗疲憊地閉上眼睛,再睜開,目光重新變得清明:“忠嗣,你長大了,可是朕,卻老了。”

王忠嗣熱淚滾滾,嘴唇翕動,半晌方道:“陛下,春秋鼎盛,不老。”

玄宗微微一笑:“你還是這般不會說討好的話。”他拍拍禦座的扶手,“坐下,陪朕說說話。”

王忠嗣哪裏敢坐禦座!只在玄宗座下的墊腳上緊靠邊坐了一點點。

見他依舊如此恭謹,玄宗心下略有點釋懷:“忠嗣,這些年風霜勞頓,苦了你。”

“這本就是臣應該做的。”王忠嗣誠懇道,“陛下休要這般說,折殺了臣。”

“朔方、河東,這些年很安生,多虧了你。”玄宗不緊不慢道,“我本打算將河西、隴右也一並交給你管,沒想到,你卻不肯。”

王忠嗣慌忙起身跪倒,道:“陛下容稟,此事並非是臣不肯,而是臣德不配位,能力有限,實在沒辦法兼顧四鎮,”不等他說完,玄宗已佯怒道,“跪甚麽跪,起來好好說話,朕只是在和你聊天,沒有責怪的意思。”

王忠嗣又磕了個頭,才起身重新坐好,卻只覺後背濕冷,冷汗密密麻麻,幾乎湮透重衣。

玄宗長嘆一聲:“朕老啦!”他幽幽道,“不過這些年自詡將這天下治理的還算不錯,聊堪自/慰。只可惜,朕卻讓石堡城在朕手中得而覆失,實在是一大敗筆。”

他望著王忠嗣:“忠嗣,朕這輩子,該做的已差不多都做了,最後只有一件事還是個缺憾,因石堡城而拓地千裏的河湟之地,朕想在死之前,拿回來。忠嗣,你能替朕,達成這個心願嗎?”

他帶著微笑,目光中卻帶著審視:“朕老了,朕只怕已等不到你穩妥的長久之計,忠嗣,朕要你今年取下石堡城。你若答應了,四鎮便還是你的。”

他冰涼的手握住王忠嗣的手:“忠嗣,你一定會答應朕的,對不對?”

作者有話要說: (昭武九姓:有種說法是昭武九姓原先是月氏人,“原住祁連山北昭武城,被匈奴擊走,西遷中亞河中地區,枝庶分王,有康、安、曹、石、米、史、何、穆等九姓,皆氏昭武,故稱昭武九姓。”昭武九姓胡人在唐代又稱“九姓胡”或單稱“胡”,西文則稱之為“粟特”,擅經商,長期在絲綢之路上做買賣,河隴一帶正在絲綢之路上,漢胡雜處,此地的胡人多半就是粟特人,安史之亂中的安祿山、史思明都是出自昭武九姓。

安思順和安祿山是親戚,安祿山的母親帶著安祿山嫁入安家,使祿山隨“安”姓,安思順是正經的安家人,論起來,兩個人是堂兄弟的關系,只是沒有血緣。安思順和安祿山打小關系就挺好,也都在大唐做到很大很大的官,安思順最高是河西、朔方兩鎮節度,安祿山最高是範陽、平盧、河東三鎮節度,看看唐朝地圖,你會發現兄弟倆控制的都是大唐邊境的要塞。但二人相比,安思順漢化的要多一點,忠君思想更濃厚一些,安祿山有反意,安思順卻沒有,還多次上書提醒皇帝安祿山有反意,算得上是忠臣。可惜安祿山起兵之後,安思順還是被解了軍職入京,和他弟弟一樣當個沒啥權利的官兒,後來又被和他一向不和的哥舒翰誣告,兄弟倆被殺。在代宗朝,平定安史之亂的大英雄郭子儀上書請求,才讓安思順平凡昭雪。

我覺得冤殺安思順是哥舒翰的一大人生汙點,關鍵是除了公報私仇之外,我找不到其他理由把哥舒翰的行為合理化。哥舒在我心中是個很矛盾的存在,他敢孤身入京為獲罪的王忠嗣求情,而且打仗又厲害,後來安史之亂時已經中風了,還能掛帥堅守潼關不破,直到被老糊塗的玄宗逼出關外才大敗,怎麽都是個英雄,還是個自帶萌點的悲情英雄。另外這人身上還有詩詞的加成,“北鬥七星高,哥舒夜帶刀。”我從第一次聽到《哥舒歌》就特別喜歡,覺得哥舒兩個字有奇妙的魅力,似乎天然帶著勇武剽悍,讓我好感倍增。後來漸漸知道了一些更多的故事,發現這人並不是完人,居然還會做出誣陷好人的事情,就很難過,兒時的偶像總是十全十美的,一旦幻想破碎,失望往往加倍,但再多汙點也抹不去他的戰功赫赫,所以一直很矛盾,不再崇拜,但也絕對討厭不起來,就是那種,一萬個人都說他不好,你也知道他有這樣那樣的缺點,可還是覺得他是大英雄的感覺。)

(昭穆而坐——北面為尊,南面次之,東西相對平等,所以對等的座位一般叫昭穆而坐。)

☆、定策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